辽宁销售:精攻终端 细抓关键
辽宁销售狠抓加油站精细管理,综合稽查促使“规范”落到细处,双套考核促使员工把工作做精,抓住关键确保安全不留死角——
“胶管缠在推车架上拉直用10秒钟,折叠放在灭火器上拉直只要两秒!”面对亲自对比出来的结果,新上岗的加油员王新吃了一惊:“以前觉得都一样,没想到一个小细节差别这么大!”旁边的辽宁销售公司稽查员马润处长因势利导,打开《加油站管理规范》进行详细讲解。这是辽宁销售综合稽查组在某加油站稽查时的一个小镜头。
近年来,辽宁销售公司狠抓加油站精细管理,综合稽查让“规范”落到细处,严细考核让员工把工作做精,抓住关键让安全死角“归零”,内外合力打造细节过硬的精品站,加油站做到了“检查经得住,竞争打得赢,佳绩创得出”。辽宁销售二季度所获中国石油劳动竞赛5面红旗中,其中零售、节能降耗、降本增效3面红旗,就有加油站精细管理的贡献。
综合稽查
——为改不为罚
一线员工进出企业流动性较大,加油站地理位置和市场环境差别大,各站的硬件和管理水平不均衡,如何让《加油站管理规范》在所有加油站都“落地”,一度成为困扰加油站管理部门的难题。辽宁销售先后采取市公司自查整改、外聘“神秘顾客”暗访检查等形式,但效果始终不理想。
经反复探讨,今年1月,辽宁销售成立专门负责基层库站明察暗访的“综合稽查组”,抽调5名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担负检查、纠错、教育、示范、解难、调研“六大”职责。与原有检查方式相比,专业稽查队伍既熟悉统一标准,又了解地区差异;既可进行例行检查和专项检查,又能开展飞行检查和全面检查;发现处理问题与现场提醒、教育、纠正、示范相结合;检查基层单位与协调省公司相关部门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
上半年,综合稽查组检查加油站313座、油库32座,发现问题1864项,总结分析共性问题12类,提出解决措施和合理化建议540多条。经过整改和复查,站均员工违章率从稽查之初的8.3项下降为4.8项;站均隐患率由稽查之初的3.6项下降到2.2项。
综合稽查组不以批评处罚为目的,而把重点放在分析原因、示范指导和解决困难、帮助改进上。半年来共协调省公司有关部门为基层单位解决具体困难69个,有效消除了基层员工的戒备心理和抵触情绪,得到了基层的理解配合。51座加油站的复查合格率达到98%,达到了规范管理、解决问题、消除隐患、上下满意的效果。
双套考核
——激发内生动力
2002年以来,辽宁销售经过大胆创新和持续完善,实行基层单位“双套考核”机制,即同时实行“经营管理目标考核”和“22项综合指标排名考核”。经营管理目标考核是对基层单位进行整体考核,其中加油站零售量分值占经营类指标总分值的22%,加油站综合管理分值占管理类指标总分值的8%,突出了加油站在整个销售网络中的重要性。
22项综合指标排名考核中,不仅有零售总量排名,而且有零售比率和单站日销量排名。月评一次,全年总评,奖优罚劣,严格兑现,对加油站管理水平提升产生了牵动力,各单位纷纷把指标细化量化落实到站到人,你追我赶,产生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本溪分公司细化省公司要求,连续8年坚持实行加油站模拟核算,筛选16项主要量、本、利指标考评排名,把薪酬与考评结果挂钩,激活了每个经营细胞。为压缩不必要的电费开支,加油站根据季节变化和天气情况,控制照明时间和范围,电费额较考核前压缩33%。模拟核算将增效降费压力传递到每个员工,大家自觉当主人,采取硬措施,把预算作为高压线、铁笼子,不触摸、不突破,弹性费用持续降低。2002年以来,本溪分公司在“22项综合指标排名考核”中,连续8年稳居前列,特别是吨油费用、吨油现金营销成本多年排名第一。
自有维修站
——既专业又安全
近两年,辽宁销售加油站数量增加,小型维修项目越来越多,过去多实行外包,工程量小没人愿意干,愿意干的又不够专业,致使维修的及时性、质量和安全都难以保证。面对这一问题,辽宁销售在各市公司成立自有维修站13个,集中专业人员145人,不但检维修作业更加专业、高效、安全,而且维修费用明显下降。
维修站由技术员、安全员及各工种专业人员组成,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又有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大学毕业生,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23%。辽宁销售为各站配备了30辆高空作业车和相关设备工具,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的监理工程师担任业务主管,对安全、质量、工期严格把关,并负责人员培训。
组建维修站使加油站维修作业全程受控,不仅实现了维修及时、高效、优质、安全的目的,而且有效控制了费用额度。维修站成立以来,共完成加油站维修项目9000余次,更换加油机、潜油泵液位仪等设备1160余次,更换灯具2100余盏,罩棚等维修更换1550余平方米,与同期相比,不仅节省维修费用150余万元,而且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