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核杠杆撬起效益箭头 ――江苏油田采油二厂构建绩效考核工作新机制纪实

www.chinaoilonline.com  2016-05-11 01:10:21


    低油价给油田上了一堂残酷的市场课,“效益”成为极寒期盘桓于心的关键词。

    江苏油田采油二厂在打响生存保卫战、跨越发展极寒期的过程中,构建绩效考核新机制,围绕效益最大化目标,加大效益挂钩比例,完善效益与绩效奖金联动考核机制,实现了绩效指标的量化分解和责任落实,使全厂上下更有效地以效益指标为导向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季度,二厂减亏2919万元,油气完全成本减少200元/吨,可控成本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动力费、作业费同比分别下降372万元和427万元。

    指标更精准,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

    随着新井、措施井投入量的减少,老井的主体作用完全显现出来。年初,二厂印发了《二??一六年度组织绩效与三基工作考核管理办法》,与以往不同是,对采油管理区由总产量考核转变为老井、措施、新井和捞油产量分类考核,使老井的重要性在月度产量管理中更加显性化。

    过去,依靠新井、措施来实现稳产的发展方式掩盖了老井自然递减的矛盾,“一锅烩”式的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不能抓住当前生产经营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将老井、新井、措施井和捞油产量分开考核,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便于基层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发力。

    在今年3月份的奖金发放中,同样是完成了产量任务,但有一个采油管理区人均却少了50元,在员工中引起不小的震动。该管理区总产量虽然完成了,可老井欠产106吨,按照新的考核办法一样要被打板子。更加精准的考核指标,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极大地促进了各单位加强油藏基础研究,利用现有井网,在不打井或者少打井的情况下保持基本稳产。

    机制更灵活,推动工作围着效益转

    2016年,二厂对绩效考核办法进行了较大调整,考核重心由产量、成本向利润倾斜。一系列的指标变化,都聚焦到一个主题:效益。

    该厂以年度预算指标为指导性指标,每月按配产动态下达月度利润指标,倒逼月度运行成本计划,根据油价波动合理调整库存,实施淡储旺销,发挥仓储蓄水池作用,科学压减无效产量和高成本措施,不断优化产量结构和成本结构,向经济产量和科学动态配置要效益。

    年初,二厂将月度利润完成情况与月度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加强了井下作业措施工作量部署,从油藏、地质、工程等方面对作业项目进行联合论证和效益评估,加大现场管杆检测和监督检查力度,不断提高油井措施产量贡献力度,一季度发生措施费用1227万元,累计增油3114吨,预计年增油9600吨,吨油措施费比预算减少342元/吨,保障了原油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当前,布伦特油价已达到45美元/桶,二厂又及时甩出12口井的措施工作量,预计可增油3450吨。

    力度更强硬,倒逼效益水平大提升

    低油价下,创效显得更加紧迫。二厂这次绩效考核办法的调整,就是要树立“效益决定分配”的理念,突出效益导向、突出压力传递、突出从严考核,倒逼效益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了体现考核的及时性和奖罚的有效性,该厂将以往的“月通报、季考核、年底总兑现”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一月一考一兑现”。不仅如此,该厂还加大了考核的力度,将所有奖金都纳入了绩效考核。

    一切用效益说话,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只要账面达不到要求,考核的大棒就落下来。在3月份的绩效奖金考核发放中,有两家单位只完成了利润指标的87.88%和82.63%,人均分别扣罚170元和249元。

    考核不是目的,指导工作提高水平才是重点。前不久,在二厂领导的检查指导下,促成了卞东油田注水的整体关停,每天减少无效注水160方,每月节约用电3万度。二厂不断引导被考核单位把工作重点由重视考核结果向重视日常管理转移,做到检查指导日常化,问题解决在平时。

    “哪里有短板,哪里就有考核队伍”。随着一系列绩效考核措施密集出台,该厂还建立了跟踪问效机制,成立了井下作业费、动力费、大修费等七个专项费用管控小组,由专业班子督促推进,促使责任单位变压力为动力,奋力赶超任务指标,用考核的“杠杆”撬动质量效益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