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钻探公司人力资源优化案例解析
6月30日,由渤海钻探公司50539队承钻的庄1610井已累计钻进4128米。这是一口大位移斜井,钻井复杂程度较高,易出现井壁坍塌等事故。自开工以来,钻井作业一直保持安全平稳状态,钻速、进尺等指标一直保持油区最高水平。
能有这么高水平的施工质量,让合作多年的建设方――大港油田感到很惊讶。“以前这支队伍的钻井质量也不错,但绝没有现在这么高水平,像是脱胎换骨了一样。”大港油田勘探事业部钻井工程部谭振华说。这源于渤海钻探公司“人机解绑”的新探索。现在的50539队除了钻机还是原来那部旧钻机,整个队伍人员已经“大换血”。
生产方式服从市场法则,管理创新服从效益中心。“人机解绑”看似是市场形势所迫,实则是对人员、设备等的动态优化,是对生产要素组合的科学化管理探索。
为什么解绑?适者生存,不适者出局
“今年的市场形势比前两年更严峻,我们公司200多支队伍有70多支处于停工状态。”渤海钻探市场与生产协调处副处长孙景德说。严峻的市场形势不仅体现在业务量大幅缩减,合同价格普遍下调10%至40%,甲方对施工质量的严苛程度也比以往高。
“一口井没打好,甲方下次即使有新井位也不会给你,弄不好就会把整个市场丢了。”工程技术处副处长田茂法说,“这就是市场的残酷性,不相信弱者的眼泪,只相信强者的实力。”
然而工程技术市场的新变化迫使实力强队最先遭受了“失业”打击。从控压投资的角度考虑,今年年初以来,各大油田公司普遍压缩了钻井投资,深井、复杂井几乎是一口不打,特别是渤海钻探第三钻井公司所辖大港油区市场,普遍井深在3000米以内,大型钻机几乎无用武之地,9支队伍的钻机只能被迫封存。没了“铁饭碗”,70型钻机队伍一时间陷入“集体失业”的困境。
“能玩得转大型钻机的,都是我们精挑细选最精干的队伍。”第三钻井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贾希丰说,“市场不需要大型钻机,但没有不需要这些优质队伍,队伍不能就这么闲着。”
“人机解绑”成为钻井公司应对市场变化最现实可行的方式,但怎么“解”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最简便易行的方式就是把队伍人员打散,将有能力的个人分配到各井队上,充实一线劳动力。但这种方式只能保留个人实力,会破坏优秀钻井队的整体性,团队配合等整体实力会被大幅削弱。由于队伍管理水平高且整体实力强,在此次压减钻机数量中有幸被保留下来的70152队队长康辉说:“我们队伍实力强,不是强在某个人,司钻如同大脑,钻工如同手脚,只有相互协调配合得好才能干出好成绩。”
出于尽可能整体保留队伍的角度考虑,第三钻井公司率先尝试“人机解绑”模式,由被封存钻机的优秀队伍接替未封存钻机中实力相对较弱的队伍,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司整体创效能力。
“人机解绑”重点在如何实现人力与物力的动态优化组合。在工作量不饱满的情况下,刺激内部队伍之间的良性竞争,带动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
怎么解绑?强者替代弱者,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为了不激化钻井队间的矛盾,营造公司内部良性竞争氛围,渤海钻探在队伍替换选择上非常慎重。
“强队替代弱队,虽然有明显的降本增效优势,但人员稳定和岗位再分配同样存在隐性成本。”第三钻井公司经理霍如军说,“因此,只有队伍替代所产生的效益远大于隐性成本时,我们才会考虑这一方式。”
为此,第三钻井公司从成本控制、事故复杂、施工安全、钻井速度方面对钻井队进行全面打分,不能达到公司平均水平的将被列入黑名单。
一边是各钻井队避之不及的黑名单,另一边是被替代队伍为重新上岗展开激烈竞争。重新上岗的队伍由第三钻井公司装备、劳资、市场、生产部门共同选定,以是否具有优秀的设备操作能力、人员操作水平和队伍整体施工能力能否胜任等为标准,在9支停工队伍中优选出3支队伍。
为使“人机解绑”模式更加科学有效,渤海钻探打破下属各分公司之间人、财、物流动壁垒,增强钻井队替代的必要性,从公司层面进行人力、物力的优化统筹,支持各钻井公司之间实现强队与弱队的合理替代,在公司最大范围内实现最优解。
4月,在“人机解绑”模式的推动下,第三钻井公司70590钻井队、70568钻井队和70111钻井队接过了自家兄弟的“饭碗”,重新配备上了50型或30型小钻机,以新的队伍名号再度闯市场。在渤海钻探的协调下,第三钻井公司70568钻井队接替第二钻井公司30535钻井队,顺利闯进长庆陇东地区新市场。
“实力真是差一点都不行!”50539队原队长孙永军的言语中透出一丝苦涩。作为第三钻井公司实行“人机解绑”模式后第一支被替换下来的钻井队,50539队的员工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孙永军拿着与70590钻井队单井可控成本等指标对比数据说:“以前活儿多的时候,还看不出与兄弟队伍之间的差距,现在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我们不服不行。”
“交枪”的难受,“夺枪”的也不轻松。从孙永军手中接过50539队名号的原70590队队长杨俊峰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喜悦。“说实话,现在的压力更大。”杨俊峰说,“我不仅要对70590队的兄弟们负责,还要对被我们抢了‘饭碗’的50539队的兄弟们负责,不能出一点纰漏。”
“人机解绑”打破了体制的束缚,解放了管理者思想也解放了员工思想,让人流动起来。强队出击闯市场,弱队充电提素质,在流动中实现人力资源的增值。
解放了什么?内部良性竞争,让人流动起来
失去了才更懂得珍惜。在经历过“人机解绑”又重新配备新钻机的艰难过程,顶着兄弟队伍名号再出发的钻井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市场的残酷,也更加珍惜每一份合同、每一口井。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30535钻井队。
近几年,长庆陇东地区一直是民营钻井队长期提供油田服务,甲方各项要求也比较苛刻,加之与渤海钻探没有合作经验,30535钻井队想闯进这个市场很难,想在这个市场站稳更难。
为了在低成本市场中与民营钻井队一较高下,30535钻井队在保留原70568钻井队技术优势和综合实力的前提下,对人员结构和岗位设置进行了优化,采用与民营钻井队基本一样的32人队伍编制,原钻台大班担任司机,原司机和发电工担任钻工,原司钻担任副司钻,原副司钻担任井架工。“只要能把活儿干好,岗位上降级也没啥,总比之前没活儿干在家歇着强。”承担司钻岗的30535钻井队副队长刘连卫说。
正因为经历过公司内部竞争上岗,钻井队在外闯市场中变得更加有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得到甲方一致好评。6月1日,30535钻井队收到陇东石油预探项目组送来的表扬信,肯定了这个钻井队在乐45井取芯施工中的突出表现,共计取芯71.7米,全井取芯收获率100%。正是因为第一口井的优秀表现,30535钻井队很快获得第二口井位――乐56井并继续保持全井取芯收获率100%的好成绩。接连的优秀表现,让30535钻井队迅速站稳脚跟,成为渤海钻探插入低成本外部市场的一把利剑。
强队更强,弱队则必须发奋图强。渤海钻探根据生产骨干、操作人员等不同岗位需求,对被接替下来的队伍分层次分批次进行停产培训。培训内容分为形势任务教育,安全、设备和井控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培训过后,停工的钻井队被打散重组、化整为零,根据员工能力和素质的整体表现及外部市场生产需要,重新安排员工到其他井队上工作。目前,原50539钻井队有8名员工负责看井,10余名员工重新分配到其他钻井队配合施工作业。
在等停队伍人力资源优化方面,第五钻井公司以临时调配、协助作业等方式,让等停钻井队员工动起来,今年上半年,在冀中市场调配80余人次协助施工队伍开展搬迁作业7井次,平均井间搬安周期缩短5个小时。第四钻井公司通过人员调剂的方式,先后完成78名员工岗位内部流动。
“人机解绑”解开了钻井队员工长期手捧铁饭碗的旧思维,不仅是替代与被替代队伍正在发生变化,“谁会是下一支被替代队伍”的危机感已经传递给所有钻井队。“人机解绑”模式在所有队伍之间的良性循环,为渤海钻探带来抵御低油价市场冲击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