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鸭儿峡低压自喷井944井的调查
944井何以连续自喷5年多?管理自喷井是否有规律可循?
944井油压变化 |
随时调整,方案动态化
944井投产后,经历了初期日产油30多吨的高产,以及后期日产10吨的稳产。随着地层能量下降,井口压力由高压变成低压,结蜡、出砂等问题随之而来,如果造成堵塞就有可能停喷。油井管理者深知,目前只有1.5兆帕压力的944井,压力很微弱,要是堵了可能就再也喷不起来了。
借鉴鸭儿峡油田最早的一口自喷井――114井的管理经验,安建军等岗位员工将原来两天一次的机械清蜡改为一天一清,让944井有了每日“早起”“洗漱”的好习惯。每天在清蜡的同时,员工还能及时发现压力变化,并调整油嘴大小。
944井投产初期的化清时间是每40天一次,随着生产时间的推移,产量突然大幅下降。岗位长张秀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油井结蜡速度加快、化清效果不好所致,应该将化清周期改为30天。化清后,944井产量迅速得到恢复。措施方案动态化,正是944井管理经验的精髓所在。
944井月平均日产量 |
定人定井,措施定制化
944井投产半年后,产量和压力都大幅下降。针对此,采油工区决定将班组管理变为“专人专井”管理,派张秀顺主要负责,班组其他人员辅助配合管井。采油工区副工区长黄世新说:“以前我们只安排采油工管好井、拿产量,措施挖潜都是技术人员想办法。现在这种管理方式已经过时,我们要求重点井定井定人,要管好井,更要管出产量。”
一般来说,制定油井措施由技术人员完成,而现场数据则由操作人员负责录取,这中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误差。对此,鸭儿峡油田采油工区采取定人定井的管井办法,让油井操作人员在管井的同时,动态制定措施,并向技术人员建议。采油工由“油井护士”变成了“油井医生”,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之间的工作衔接更加紧密,也能给油井把脉把得更准,管井效果明显提升。
过去,确定结蜡点、化清周期和化清后喷蜡时间,需要技术人员反复验证,现在换成是现场操作人员“做主”,操作起来就变得容易。944井岗位长王琳说:“通过听、摸、看,即听管线中气流声,摸管线震动,看油井压力变化,就可以很快判断出喷蜡时间。”
保持压力,监控全天候
“短期高产并不能说明什么,能稳得住才是真功夫。”鸭儿峡联合站副站长张国斌这样认为。
944井在自喷初期,日产油33.9吨,压力27兆帕,但是不到1个月,产量就迅速下降至18吨。鸭儿峡采油工区技术人员主动将8毫米油嘴改为5毫米油嘴,合理控制压差。虽然产量低了,但是压力稳定了,油井日产量保持在13吨。在随后的4年中,从4毫米油嘴再到3毫米油嘴,技术人员不断调整油嘴,使油井保持压力平稳。
“过去,自喷井井口用蒸汽保温。蒸汽一停,井口就堵。长时间停井会使井筒中的原油脱气,变成‘死油’,从而压住井底上来的油气,导致油井停喷。”采油工区技能专家欧阳翰介绍说。
为保证井口平稳通畅,采油工区对944井实施了从井口开始的全天候、全流程电缆保温。这既避免了蒸汽保温“断汽”后恢复慢的缺点,又克服了昼夜温差大、季节温差大的难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井口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