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井下:三降成本牵住效益“牛鼻子”
面对工程作业持续低迷的形势,除了大力开拓市场,增加收入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西南井下酸化压裂大队根据自身成本构成特点,通过三降成本牵住了效益的“牛鼻子”。
向从严管理要效益
“严是管理之魂”,走进会议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字。
“酸化压裂大队是西南油气田唯一的一支压裂队伍,建队已经有29年,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设备固定资产达到了6亿元,人员近300人,每年的固定成本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不从严管理,队伍可能生存不下来。”队长陈介骄这样说到。
为了从严管控成本,该大队从制度入手,出台了《成本管控实施细则》,建立起大队、基层队、班组、员工四级责任体系,根据作业流程,全面梳理成本管控内容,逐一分类制定措施,明确了各级成本管控职、权、责。坚持管业务必须管成本的理念,将成本指标分解为人工、运输、材料等多个类型,并制定出32项控制标准,然后根据分管业务,将成本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并将成本管理作为绩效考核、优秀评比、甚至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提高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同时,设立专职成本管理员,专项负责成本管理工作,每月开展成本分析会,找到成本管理薄弱点,制定针对措施。通过制度化规范成本管控内容、指标化分解责任到人、流程化建立闭环管理,形成了全覆盖、全过程、全参与的成本管控体系。目前,大队已经建立37项成本分析数据,覆盖率到达了100%,成本有效管控率达到了98%以上,2016年生产成本同比下降9.8%。
向单井成本核算要效益
压裂施工成本是由每一口单井构成,控制住了每口井,就控制住了所有成本。施工前,施工队根据井的类型,进行单井成本预算上报,大队根据控制标准对预算进行审核;施工中,大队专职成本管理员和施工队对各环节进行控制,严格按预算运行;施工后,对该井进行核算。通过推行单井成本管控,大队从接到任务到前期准备,从正式施工到验收结算,形成了完整的成本控制链和闭环管理,做到了先算后干和边干边算,让95%以上井都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为了管好单井成本,我们根据常规井、水平井、页岩气井3种类型,规定了上井人数和设备,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设备运行费用。班组数量减少7个,用工总量减少80多人,节约人工成本近百万元,同时,我们还出台了各类材料消耗标准,比如燃油消耗标准、单井配件标准等,在保证施工的前提下,严控现场材料用量,2016年材料成本同比下降达30%……”谈到这些,专职成本管理员朱玉滔滔不绝。
以新沙23-18HF井为例,通过单井成本预算,控制各项指标,直接节约成本3万多元,根据酸化压裂大队全年施工量计算,全年可以直接减少成本80多万元。
向内部挖潜要效益
“我们设备价值高,维修一次就几万元,如果我们自己维修,那节约出来的钱肯定不是小数目。”
“节约要从每瓶水、每张纸做起。”……
在成本专题会上,大家正积极讨论。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大队发动员工凝聚智慧,深挖内部潜力,最终从运输、维修和小改小革尝到了甜头。
大队运输车辆达30多台,为了盘活资源,设立了生产调度,对运输车辆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最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充分利用不同井的作业特点,挖掘运输潜力降低成本。针对较小规模井的材料拉运,采用随车吊进行拉运,减少租用货车费用;现场罐体拉运,采用不回基地,井与井之间直接拉运,减少吊车、货车及人工成本。近3年,外租车辆费用同比减少30%,运输费总费用逐年以50%的速度下降。
为了节约维修成本,大队组建了维修团队,采取能自修不外修的原则,对设备进行内部保养和维修,2016年自修设备270多台次,节约维修费138万,降幅达40%,加工费128万,降幅达75%。开展修旧利废工作,废旧部件进行安全识别后,重新组装进行利用,节约成本35万。通过以上措施,大队在设备保养上,每年至少节约成本300万以上。
同时,以服务生产为导向,鼓励员工展小革小革、合理化建议和改善经营项目,先后自行研制页岩气管汇台、配酸系统、液压油箱除水系统等2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11项,每年节约100多万元。2016年,该大队通过严控成本,实现了寒冬盈利。